在拆除建筑物的過程中,坍塌事故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為了有效防范這一風險,一系列嚴密的坍塌監控應急措施成為拆除作業安全進行的關鍵保障。這些措施從施工前的準備、施工中的操作規范,到特殊情況下的應對方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安全防護體系,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拆除工程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和工人學習安全操作規程和拆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筑牢安全意識的根基。安全操作規程是經過無數次實踐總結出來的安全準則,它涵蓋了拆除作業的各個環節,從工具的使用到施工流程的規范,都有明確的規定。拆除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則是針對具體拆除項目制定的詳細方案,包括拆除順序、施工方法、安全保障措施等。通過學習,技術人員和工人能夠對拆除工作的安全要點有清晰的認識,提前做好心理和技術上的準備,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因無知而犯錯。
拆除工程的施工,必須在工程負責人的統一指揮和監督下進行。工程負責人就像拆除作業的指揮官,肩負著確保施工安全和順利進行的重任。他們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技術規程向參加拆除的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交底,將每一個施工細節、安全注意事項都傳達給每一位施工人員。這種交底工作就像一場戰前動員,讓每一位戰士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責任,確保整個拆除團隊行動一致、安全有序。
施工前切斷或遷移電線、瓦斯煤氣管道、上下水管道、供熱設備等干線、支線,是消除安全隱患的重要舉措。這些管線就像建筑物的“生命線”,如果在拆除過程中不小心觸碰,可能引發觸電、火災、爆炸、水淹等嚴重事故。提前切斷或遷移這些管線,能夠為拆除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施工環境,避免因外部因素導致坍塌事故的發生。
工人從事拆除工作時,站在專門搭設的腳手架上或者其他穩固的結構上操作,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要求。腳手架和穩固的結構就像工人的“安全堡壘”,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平臺,防止在拆除過程中因站立不穩而墜落,進而避免因人員墜落引發的建筑物局部坍塌風險。同時,穩固的操作平臺也有助于工人更好地施展拆除作業,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在拆除區域周圍設立圍欄、掛警告牌,并派專人監護,嚴禁無關人員逗留,是構建安全施工邊界的重要手段。圍欄就像一道安全屏障,將拆除區域與外界隔離開來;警告牌則是醒目的警示標志,提醒人們這里正在進行危險作業;專人監護則像忠誠的衛士,時刻關注著施工現場的情況,防止無關人員誤入危險區域。一旦無關人員進入拆除區域,可能會因不了解現場情況而干擾施工,甚至引發坍塌事故,所以嚴格限制無關人員進入是保障拆除安全的必要措施。
拆除建筑物應按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嚴禁幾層同時拆除,這是基于建筑物結構穩定性的科學原則。建筑物在拆除過程中,結構的受力狀態會發生變化,如果幾層同時拆除,可能會破壞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導致建筑物突然坍塌。當拆除某一部分時,要防止其他部分的倒塌,這就需要施工人員在拆除過程中密切關注建筑物的結構變化,采取相應的支撐、加固措施,確保拆除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拆除過程中,現場照明不得使用被拆除建筑物中的配電線,應另外設置配電線路。被拆除建筑物中的配電線可能因老化、損壞等原因存在安全隱患,使用這些配電線作為照明電源,容易引發觸電事故,甚至可能因電氣故障引發火災,進而導致建筑物坍塌。另外設置配電線路,能夠確保照明系統的安全可靠,為施工人員提供良好的照明條件,保障拆除工作的順利進行。
拆除建筑物的欄桿、樓梯和樓板等,應和整體進度相配合,不能先行拆除。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橫梁,須在所承擔的全部結構和荷重拆掉后才可以拆除。這些結構部件在建筑物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提前拆除,會破壞建筑物的結構平衡,增加坍塌的風險。按照整體進度拆除這些部件,能夠確保建筑物在拆除過程中始終保持穩定,避免因結構失衡引發的坍塌事故。
拆除建筑物一般不采用推倒方法,遇有特殊情況必須采用推倒方法時,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砍切墻根的深度不能超過墻厚度的1/3,墻的厚度小于兩塊半磚的時候,不許進行掏掘。這是因為過度砍切墻根或掏掘會削弱墻體的支撐能力,導致墻體突然倒塌。為防止墻壁向掏掘方向傾倒,在掏掘前,要用支撐撐牢,支撐就像墻體的“保護神”,能夠在墻體受力發生變化時提供額外的支撐力,確保墻體在拆除過程中的穩定性。
拆除建筑物坍塌監控應急措施是一個嚴密的安全防護網絡,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共同守護著拆除作業的安全。只有嚴格遵守這些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坍塌事故的發生概率,確保拆除工作順利完成,為城市的更新和發展創造安全的條件。